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

古典

CHAPTER 01 走出思维里的迷宫

如果非要定义成功,就是“用持续有成就感的方式过一生”。有“成就感”的前提是,你要对这件事情“有感觉”;“持续”的前提是,你需要不断地精进自己的能力;

1.开眼界:多看些人,人是成功模式的入口

成功有很多模式,但是平庸往往只有一种模式——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99%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过二八原则

所以简单来说,你应该不断发现并追求在一个系统里面更加精华的部分,这样你的效能才会比别人高很多倍。

我本人就有这样一个特别朴素的信念: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比我当前更好的方法,有比我当前更好的活法,我虽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,但一定有更加精妙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。只有你时常抱有这样一种心态,才会永不停止地成长和进化。

但是一个人牛不牛,其实并不是看他知道多少事情,而是取决于他能应用多少知识。

有些所谓的事事通,其实他的知识也就是百度搜两次的量,这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
自己的脑子当垃圾桶,上面一扔,下面就直接从嘴巴里面出来了。

因为学习是有瞬间快感的,一学就会,一听就懂,但是练习却是一个持续、缓慢而又渐进的过程,甚至充满着挫败感的过程。如果这个人受不了挫败感,他就一点都不愿意练习了,更不要谈熟练了。

答案就是“721 法则”——你大概需要花 70%的时间练,20%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,10%的时间自己去学习。

你可以从导师那里获得力量和知识,从竞争者那里获得动力,从伙伴那里获得温暖。

无知无能、有知无能、有知有能、无知有能:是练成任何技能必经的四个阶段。

尤其要警惕,不要只享受获取知识的快感而拒绝练习时笨拙的开始,这样永远无法成为高手

721 法则:一分学习、两分交流、七分练习,这才是学习与练习的正确比例。

成长其实永远没有舒适区。所谓的精进,就是一个持续的、快乐的、保持不适的过程——成长过程是那么不适,但是结果又是那么愉快。

如何用一套简单的思考方法,做好大部分选择

价值观是你认为重要的、有价值的东西,而在生活中若想顺从自己的价值观,我们需要的就是原则。原则连接着你的价值观与行动,它就像指引你行动的灯塔,帮你成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。

别人的意见、自己的心情或直觉,往往都是比较随机的,而原则是明确的。如果你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原则体系,会极大地帮你减少“选择困难症”,你也会过得更加痛快。

尊重自己的感受(只有尊重了自己,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)。

保留适当的随机性(给惊喜留有余地)。

破除你的纠结,只需问这一个问题

假如,假如这两个选项,过了两三年以后,你分别都后悔了,那会是什么样?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?

我们的大脑很难区分幸福 A 跟幸福 B。难怪托尔斯泰说“幸福的家庭都一样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。

牛人都是如何思考的?5 个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习惯

这里的成见,指的是现成的看法与既有的观念。

刻板、成见是个害人不浅的东西,它不仅让你变得偏执而封闭,目光短浅,更会殃及你思维的独立性,影响你与他人良性关系的建立。

面对困难,首先想到的是情绪宣泄与逃避,这是人类的本性。然而一个人能走多远,取得多大成就,基本上就要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各种“人之常情”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所谓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意识,就是态度上要乐于沟通,手段上要穷尽一切可能。

而富人,是脑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么事情,目标定下了之后,才开始考虑要怎样筹措资源。

假如你口渴难耐,忍无可忍,只需要一杯水。而你的好友对你感情至深,他起早贪黑为你蒸了整整一大锅馒头,走了十万八千里路,磨破了九百多双鞋送到你的身边,这对你来说是怎样的体验?

CHAPTER 02 你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还好意思说奋斗

而偷懒,其实是提前预支了不属于自己的舒适。

第二,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,就会为别人想要的打工。

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没有自己的标准时,别人的标准或者社会的标准就会成为你的标准。

就像我们不需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是爱情,也一样可以去恋爱结婚,只要在一起开心,就说明这里面肯定有爱情,至于到底什么是爱情,就让专家们去吵吧!

”我想说:“事情还是要抓紧办的,万一死了呢?”总之,趁活着要赶紧行动才是。

我为什么不喜欢游泳,还天天坚持,就是为了“世界这么大,我要去看看”时,能有足够的体力。
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细分。

各位,总有一天,你的人生会像一部电影,在你的眼前一闪而过,请确定它值得一看。

大部分人都有的困惑: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怎么破

如果一个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,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呢?

你喜欢什么,就会把时间花在什么上。

你的感觉有时会欺骗你,但在时间的尺度上,每个人都是平等的——你就是你所花的时间。正是迄今为止你花时间经历的一切,造就了如今的你。

喜欢与否,还要看在耗时最多的事情上面,你能否找到“沉浸感”。

除了沉浸感以外,真正的喜欢还需要你能够持续投入。

你是否愿意在某件事上花费时间,是否能找到沉浸感,是否能够持续投入,这三个指标可以帮你发现,你喜欢的到底是什么。

你始终蜷缩在一个小角落,觉得这个难那个难,结果这个不敢尝试,那个不敢尝试,这都会使你无法看见一个更大的世界和更完整的自己。

好好挣钱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好好健身,好好照顾身边人……你好好生活,努力变得更好,这样,那些原本无解的问题,答案也会渐渐清晰,因为生活不会辜负那些认真对待它的人。

除了高考,你还有五次改变人生的机会

而比这种情况更危险的是,有人都走过了好多个人生的十字路口,还在看着倒车镜,想着自己在刚上路时一次错误的拐弯。

“TIT FOR TAT”之所以能获胜,是因为它反映了这几个特征:善良、可激怒、宽容、简单、不嫉妒。

你现在偷的每一个懒,都是给未来挖的坑

因为每一次努力,都会实实在在让你变得更好,不仅影响你的当下,还有你的未来。

是你自己选择一事无成地活着

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,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。

CHAPTER 03 有一个怪圈叫“越努力越迷茫”

所有的信息缺少了上下文,就是废话。

如果一个人没有搜索能力,他不会知道背景;没有思考能力,不会知道为什么。这样单纯地知道一句话,比不知道更糟糕。

信息碎片化和知识结构碎片化带来的,却是学习效率的倒退和焦虑。因为它毁掉了你主动搜索的能力和主动链接的能力,也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
瞬间点开新话题,能让你获得“哇,我懂了”的廉价快感。但看的信息越多,就见到越多牛人的思想高度,你就越无法深度思考。为了抵御这种焦虑,你只好继续打开更多窗口,见证更多顶峰,然后更加焦虑。

学习的起点不是焦虑,而是问题

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对话,一直到能清晰地提出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——这时候,已经解决了一半。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最重要的不是增加信息,而是筛选和删除信息。

行动学习理论认为,人要掌握一门技能,需要有 10%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,70%的时间练习和践行,还有 20%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。这个原则叫作“721 法则”。

先建立一个结构,你的知识和信息量会自动吸附在结构之上。

为什么学了东西就忘掉,总是用不上

如果不假思索,看到就要,知道就拿,一直做“加法”,那是哄自己开心,以为学得多就等于进步。

对于成人而言,“找对方法”更重要的是做好知识与场景的“握手”,让知识与具体环境互动起来。

术”是在理念与方法论之下的流程、步骤等。

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永远在学习之后记得问自己一个问题——“听了这些课,我下一步能做点啥?”强迫自己把学习到的东西刻意用上,这样才不会课上听得心潮澎湃,能量满满,可是课后依旧会被锅碗瓢盆的现实打回原形。

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所学分享给伙伴——分享也是学习应用的最佳姿势。

导师愿意帮助你的前提,首先,你得是愿意帮助自己的人。

所以学了那么多,没用起来或者用的时间不够,轻易放弃,就不要嚷嚷课程没效果。

为什么下班后 4 小时,没法改变你的人生

你会意识到,所有能改变你人生的工作、生活和机会,都意味着某种底层核心能力的提升。

即使有一天你完全进入你的人生梦想,也需要很多很多梦想以外的能力,这些能力在现在的工作中,都可以得到锻炼。

未来支持你梦想的能力,都是现在上班的时候练出来的。

工作还能培养一种更重要的底层能力——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到 80 分。

即使是你最热爱的工作,也至少有 30%是你不那么喜欢的。

把手头不喜欢的事情全力做好,让身边认识你的人更加喜欢你,本身就是一种梦想练习,等梦想砸过来,你才能 hold 得住它不好的一面。

一个人是从成功走向成功,而不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。

成长不是集中突击,而是一个生活方式。

这个想法对我启发很大——成长其实也是 24 小时的,自自然然的生活方式。这个状态应该横跨上下班,蔓延到工作与生活中,而不是大半夜坚持两个小时的事。

为什么他们干得比你少,却挣得比你多

工资不等于月薪,也不等于年薪,工资等于时薪。”

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赚取更多薪水,这种方式是“资源耗竭型”发展,并不是可持续发展。

想要提高自己的身价,就要学会借力,向更大的平台靠拢。

我的学妹杨小米,当她的订阅号粉丝过万的时候,她就开始付费聘请一位大学生来帮她的订阅号文章排版,而她自己就能抽身去做更重要的事情,如读书、写文章等。

我就是明明知道,却偏偏做不到

习惯性的负面思维,会蒙蔽你看到更多可能性的双眼,甚至会让你产生对抗性,阻碍你去思考改善现状的办法。

简则明,多则惑。想法太多而无法聚焦,只靠想而不去行动,就什么也留不住。

可是,在她的价值体系里,当一个批判者比当一个美的发现者更重要,于是她总也改不掉负面思考的毛病。

如果你老是在抱怨和否定,就尝试着不去做生活的差评师,多试几回,直到你体会到肯定与接纳的好处。

你坚持不下去,是因为你很久没有成就感了

之前在一些分享里提到过,在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,成就感真的很重要,如果它迟迟不来,你很可能会放弃

大家在坚持的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成就感这个问题,不能让它来得太迟

获取成就感的最好途径就是展示,展示自己的成绩

如果你在坚持做一件事情,是不是应该想想:我的成就感可能在哪里?我怎样才能获得成就感,让它不要太晚才来?

CHAPTER 04 成长也会有套路

任何人在进入新领域时,想要克服初期的迷茫和手足无措,最好的策略就是:找一个优秀的、信息披露充分的、和自身资源相匹配的对象进行模仿。

那些你在应试时养成的、现在还在沿用的习惯,并不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方式,只是一种高效率的、获得认证的方式。

杀鸡取卵这个动作就是当时效率很高,却彻底损失了效能。

同样付出那么多,成果怎样才能翻 4 倍

高效能的本质,就是如何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的结果。

进入任何领域,怎样快速达到 80 分水平

模仿的目的是让自己快速达到行业中上等水平。

优秀的模仿对象,不仅水平要比你高,更重要的是 TA 的信息可获得,并与你的资源相匹配。

简言之,拿手的环节不需要模仿,不太擅长的环节才需要模仿。

一干活就分心,效率低总加班,你试过这个方法吗

很多同学之所以觉得自己效率低,并不是因为能力上的问题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将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区分开。

我需要你非常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,并带着强烈的目的性投入工作,划分出工作时间,然后给每一段工作时间布置合理、可执行的任务。

请牢记,除非特殊情况,万万不可打破契约。因为每一次对契约的破坏,都是对个人自信的打击。

我始终相信,仪式感是个人对于自我的庄严礼仪,人类能够借助它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,一种全力以赴的状态。

学会这 9 招,你也可以当众讲一个好故事

演讲者自身和演讲内容,要有统一的风格,不要为演讲而去表演一个陌生人。

那么,如何把“干货”讲得通俗有趣呢?——答案就是“善用比喻”。

如果有时间,演讲前一天尽量去场地走一圈,这是为了建立领地意识。

CHAPTER 05 那些“功利的世界”教会我们的事

另一种是达到了自由职业态,珍视自己的空闲时间多于职业成就感的人,他们能这么做,而且愿意这么做,是超越了职业的最高境界。

2.找到一个能够封装成产品的能力,做到极致

自由职业要求个人必须能够独立产出独立封装的产品或者服务。

设计能力可以封装,但是美工就比较难,任何工作牵涉到量产一环,谁都没法由着性子来。

因为你不仅需要客户,可能还需要把一些工作外包,需要和伙伴一起接很大的单,需要顾问在关键时刻获得资讯,这都需要通过你的人际网络实现——不爱交往的人,不会是好的自由职业者。

我喜欢这个冷酷直白的商业社会

每个人都很忙很累,不给别人添乱是一种美德。能用钱解决的事情,千万不要欠人情。因为钱付得起,而人情有可能还不起。

这件事给我的启发之一就是——精力有限,不在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。

事事亲力亲为,并不划算。

升职加薪没有用了!看懂这 3 个底层逻辑让你更值钱

圈子 × 能力 × 特色

这个不用多说了,你需要在圈子里面持续展现能力,输出内容,逐渐地让大家认识你、理解你。

如果能力不是业内第一,你可以不断缩小或者换圈子,并成为其中某个细分的第一。

在这个情感消费升级的年代,最大的风险是大家把你当个毫无特色的好工具。

当面目模糊的专业人士太多时,人们只记得住有特色的人,并与其中自己认同的人互动。

从身价来说,同事圈并不是最好的圈子。

如果不是为了钱,我为什么要选择做斜杠青年

工作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特质的。

一个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远。

提升自己喜欢的,别人又需要的能力。

而钱,是你将事情做好,让别人得到收获之后的赏赐,仅此而已。